一秒记住【笔趣阁】
biquge521.com,更新快,无弹窗!
天府国际机场的落地玻璃外,十二月的西川阳光带着几分柔和,透过玻璃洒在候机大厅的大理石地面上,映出往来旅客拖着行李箱的身影。
沈青云背着一个黑色双肩包,手里拎着一个皮箱,随着人流走了出来。
没有随从,没有迎接的车辆,他刻意避开了提前联系地方的环节,只想以一个普通观察者的身份,先看看这座即将工作的城市。
虽然刚刚看到自己没有人被任命为公安厅长的消息有点意外,但他从来都不是那种喜欢计较的人。
更何况,这里面肯定是有什么原因的,等自己走马上任之后就知道了。
大厅外的出租车等候区排着长队,司机们操着带着川渝口音的普通话招揽客人,声音里透着几分热情。
沈青云走到队伍末尾,前面是一对带着孩子的夫妻,正商量着去市区的路线。
他侧耳听着,默默记下春熙路、锦里这些频繁被提及的地名,这些都是锦城的核心区域,日后政法工作的重点覆盖范围。
轮到沈青云上车时,司机是个五十多岁的大叔,看到他背着双肩包,笑着问:“这位老弟,去市区哪个位置嘛?看你不像来旅游的,倒像来办事的哦。”
“麻烦去省委大院附近的酒店,随便哪家三星以上的就行。”
沈青云坐进后排,目光落在车窗外来来往往的车辆上,淡淡地说道。
“好嘞。”
司机连忙答应着,便发动了车子。
出租车缓缓驶出机场高速,路边的广告牌上印着“锦绣西川,人文锦城”的标语,沿途的建筑既有现代高楼,也有带着川西民居特色的坡屋顶房屋,跟粤东的骑楼风格截然不同,透着股厚重的历史感。
“您是来省城办事的哦?”
司机又问,手里的方向盘转得平稳:“最近好多外地来的干部,都是来开会的。省委附近的酒店贵得很,不如住远点,性价比高些。”
“方便工作。”
沈青云没多解释,只是顺着话题问:“大哥,锦城最近治安怎么样?比如像春熙路那些热闹的地方,扒窃这些事多不多?”
他如今四十出头,叫司机一声大哥也不过分。
司机拍了下方向盘,语气笃定:“现在好多了,前两年春熙路还有些小偷小摸,这半年警察巡逻得勤,尤其是周末,随处都能看到穿警服的。不过也有事情,我上次拉个游客,说手机放口袋里被偷了,还说没他们老家安全。”
沈青云心里默默记下,指尖在膝盖上轻轻敲了敲。
司机的话虽然是随口闲聊,却比官方报表更直观,至少说明锦城的街面防控有成效,但很显然意味着仍有改进空间,后续需要重点关注重点商圈的治安精细化管理。
一个半小时之后,出租车停在省委大院旁边的如家酒店门口。
沈青云付了车费,拎着行李走进酒店大堂。前台服务员穿着藏青色制服,笑容标准:“先生您好,请问有预约吗?”
“没有,开一间标准间,住一周。”
沈青云递过身份证,目光扫过大堂的公告栏。
上面贴着“冬季消防安全提示”,角落里还有一张“扫黑除恶线索举报电话”的海报,海报边角有些卷边,显然贴了有些时日。
办好入住,沈青云拿着房卡走进电梯。
十二楼的房间朝南,推开窗户就能看到省委大院的红墙,远处是连绵的浅丘,山上的树木还带着几分绿色,不像北方冬日那般萧瑟。
他把公文包放在桌上,拿出里面的西川省地图铺展开。
这是出发前在粤东省那边搞到的,上面用红笔圈出了西川的二十一个地市,但具体到锦城的街巷布局,还得靠实地走访。
稍作整理后,沈青云换上轻便的外套,走出酒店。
街角就有一家书店,他进去买了一份最新版的《锦城城区地图》,还顺带买了两本书:《西川省情概况》和《川西政法工作十年回顾》。
结账的时候,收银员是个年轻姑娘,看到他买的书,笑着说道:“先生是来做研究的呀?这两本书卖得不多,大多是机关单位的人来买。”
“刚来锦城,想多了解下情况。”
沈青云接过书,随口问道:“姑娘,你们平时觉得身边的治安怎么样?比如晚上下班晚了,敢不敢一个人走夜路?”
“这个倒是还好。”
姑娘摇摇头,小心翼翼的说道:“我家住在成华区,晚上十点多下班,路上都有路灯,偶尔还能看到警车巡逻。去年我同事手机丢了,报警后第二天就找回来了,警察效率还挺高的。”
顿了顿,她又补充道:“不过也就是市中心还可以,听说其他偏僻一点的地方,总会有抢劫的事情发生,去年还死了好几个人。”
沈青云眉头皱了皱,没有再说什么。
走出书店,沈青云沿着街边慢慢走。
午后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,路边的茶馆里坐满了喝茶的人,竹椅、盖碗茶,还有摆放在桌边的麻将桌,透着浓浓的市井气息。
他走到一家茶馆门口,找了个靠街的位置坐下,点了一杯茉莉花茶。
这是西川人常喝的茶,入口清香,能解乏。
邻桌坐着两个下棋的老人,一边走棋一边聊天。
“你晓得不?前段时间金牛区抓了个诈骗团伙,专骗老年人的养老钱,警察硬是蹲了半个月才抓到。”
“晓得多嘛!我看电视新闻说了,那些骗子装成保健品公司的,把老年人哄得团团转。现在好了,警察把钱追回来了,还在社区里搞了好多次防骗讲座。”
沈青云端着茶杯,静静听着。
老年人诈骗是全国性的治安难题,西川这边能及时破案并开展宣传,说明基层民警的执行力不错,但“蹲半个月”也反映出线索摸排可能存在滞后,后续可以考虑推动“社区网格员+民警”的联动机制,提前发现预警线索。
………………
接下来的几天,沈青云把锦城的主要区域都走了个遍。
他没开车,要么坐公交地铁,要么步行,刻意避开了可能暴露身份的场合。
在春熙路商圈,他观察到民警巡逻以步巡为主,每半小时能看到一组巡逻队,队员装备齐全,但两两一组的配置在人流高峰时可能存在管控盲区。
在锦里古街,游客众多,出入口有民警值守,但景区内的应急通道标识不够明显,万一发生拥挤可能存在安全隐患。
周末的时候,沈青云去了峨眉山。
从锦城坐高铁过去只要一个小时,沿途能看到川西平原的农田和丘陵。
山脚下的游客中心里,有民警设立的便民服务点,提供地图、急救药品,还能受理游客报警。他假装游客上前咨询:“警官,山上会不会有野生动物出没?安全吗?”
值守的民警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,笑着回答:“放心吧,景区里每天都有巡逻队,主要路段都装了监控,野生动物一般不会靠近游客区。要是遇到紧急情况,打服务点的电话,我们二十分钟内就能赶到。”
沈青云点点头,顺着山路往上走。
沿途遇到不少背着背篓的挑山工,他们背着矿泉水、食物,一步步往山顶爬。
他跟一个挑山工聊了几句,得知挑山工们偶尔会遇到游客丢失物品的情况,大多是手机、钱包,有时候能帮忙捡到,但也有找不回来的。
“要是景区里能多装些监控就好了,丢了东西也能快点找。”
挑山工的话,让沈青云记在了笔记本上,景区安防不能只靠人力,技术防控的补位很重要。
从峨眉山回来后,沈青云又去了武侯祠。
景区内游客络绎不绝,不少是外地来的研学团队。
他注意到景区内有“党员志愿服务岗”,志愿者中有穿警服的民警,正在给游客讲解三国文化,同时提醒大家保管好随身物品。
这种模式让他眼前一亮,觉得可以在全省景区推广,既拉近了警民距离,又能潜移默化地提升游客的安全意识。
一周的时间很快过去,沈青云的笔记本已经记满了大半本:从锦城的商圈治安到景区安防,从市民的安全感反馈到基层民警的工作状态,甚至包括公交地铁的换乘效率、老旧小区的消防设施情况,都一一记录在案,还附上了自己的思考。
他没有把这段时间当成“游山玩水”,而是一场深入一线的“摸底调研”。
政法工作的根基在基层,只有摸清了实际情况,后续的决策才能接地气、见实效。
公式最后一天,沈青云终于接到了自己盼望已久的电话。
“您好,请问是沈副书记么?”
电话那边响起了一个沉稳的声音。
“我是沈青云。”
沈青云平静的说道。
“我是中组部穆部长的秘书郑浩,穆部长已经到了西川,住在西川省委招待所。”
郑浩缓缓说道:“请您现在过来一下。”
“好,我知道了。”
沈青云深吸了一口气,轻轻点头道。